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省红河州奋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省红河州奋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新高地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2024-01-04 16:48

春意萌动的红河哈尼梯田(2022年2月24日摄) 段靖雄 摄

  红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形成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292个。

  阿细跳月 黄妍菁 摄

  红河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独特的区位、气候、生态等优势,造就了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建水、石屏古城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哈尼古歌、彝族海菜腔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以滇越铁路、河口口岸为代表的开放文化。

  近年来,红河州着力推动文化浸润民心、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以文化为重要支撑的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留住乡愁 以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红河州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大保护”工作格局。红河州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形成州、县、乡、村、组、农户六级保护管理体系。建立“数字红河哈尼梯田”数据库,形成全要素监测体系。实施哈尼梯田文物保护修复、森林保护恢复、水系维护工程,累计投入11亿元,完成遗产区6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造传统村落64个,“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循环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万亩梯田 图片来源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传承弘扬千年农耕文化。哈尼梯田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水木刻”解决水量分配问题、“冲肥法”保持梯田的土壤肥力、赶沟人维护公平等公序良俗,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形成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292个。红河哈尼梯田与意大利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缔结友好关系,哈尼梯田这一文化瑰宝更加熠熠生辉。

  阿者科村 龙俊 摄

  打通“两山”转换道路。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成功打造“梯田红米”、民族刺绣、哈尼竹编等系列产品,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致富,“阿者科计划”被列为教育部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把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幸福靠山”。

  浸润人心 以中原文化涵养文明底蕴

  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让千年文脉融入日常生活,哺育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石屏县和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古城、古街、古桥、古村成为随处可见的唯美景致。“建水文庙”“朱家花园”长期举办“朱子家训”“儒家三礼”等活动,深厚的儒家文化、家风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传承中华文明。

  欢迎您到石屏来 可云超 摄

  以文育人提升文明意识。依托“学习身边榜样”“三话六学”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边寨、进千家万户。彝族霸王鞭、苗族芦笙队等特色活动,让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普玉忠(右三)与党员群众在巡边 图片来源于云南发布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聚焦“铸魂、润心、养德、塑形”四个关键,定期在边境一线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守国门”活动,“一约四会”全面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开展“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妯娌”等评选宣传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同心筑梦 以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红河州始终以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文艺精品展现民族精神。出台《红河州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持续推进“知名艺术家红河采风行”活动,编撰“13+X”《解码红河》文化系列丛书,哈尼哈巴、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铓鼓舞、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海菜腔等民族文艺精品从红河走向世界。

  跳乐作舞 图片由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提供

  文旅品牌传承民族文化。哈尼族“十月年”、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在红河大地传承发展。哈尼梯田民俗深度探秘自驾、民族风情摄影采风等产品让“文旅+”新产业新业态引领新时尚,“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正成为展示云南形象的靓丽窗口。

  彝族“火把节” 罗宏伟 摄

  立足基层传承民族文脉。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扎实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传习馆),深入推进具有红河民族特色的“文化进万家”,让文化资源沉到一线、进入万家。

  凝心聚力 以文旅相融助力经济发展

  红河州坚持擦亮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及百年滇越铁路、百年云锡矿业、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亮丽历史文化名片,让红河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做强文旅产业链。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来打造,优化“一心五区一带两廊”空间布局,注重链式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旅游环境,做大旅游产业总量、做优旅游产业质量。

  做特文旅新业态。不断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新领域,弥勒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州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19个。

  西南联大先锋书店 图片来源于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做优服务润民心。通过资源联合、供需联动、数字联通、文化联结,激活弥勒市东风韵景区π书吧、西南联大先锋书店等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助力优质公共文化供给。2023年前三季度,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22.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8.72亿元。

  面向未来 以开放文化推动红河走向世界

  红河州作为云南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增添动力。

  加快开放平台建立。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借助沿边优势,积极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建设,从边疆变为前沿。建设一批国门文化中心和友谊广场,依托红河学院、红河书院、国门书院等传播阵地,常态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红河的远方》截图

  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去”。红河文艺精品“扬帆出海”,音乐电影《红河的远方》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短片奖”,海菜腔唱响COP15大会开幕式,反映边疆地区直过民族拉祜族“一步跨千年”的舞剧《流芳》等优秀文艺精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多次亮相缅甸、柬埔寨、韩国等多个国家,以独特魅力刮起“中国红河风”。

  舞剧《流芳》剧照 刘海栋 摄

  加强文化交流交往。举办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中越中秋诗歌朗诵会、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中越媒体联合采访等活动,展现红河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等专题节目在越南数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落地播出,“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品牌内涵在与全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中更加深入人心。

  2023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

  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

  中越媒体“云上梯田·梦想红河”联合采访活动

  来源:《瞭望》2024年第01期

  作者:赵瑞君(中共云南省红河州委书记)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