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羊咩咩穿上了高科技“新衣”!来看新疆伊犁河谷牲畜春季转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羊咩咩穿上了高科技“新衣”!来看新疆伊犁河谷牲畜春季转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3-15 21:39

  转场是新疆等牧区一项传统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活动。这段时间,新疆各地牲畜春季转场逐渐由北向南进入高峰期。

  而现在正是新疆各地牲畜接羔育幼的关键期,牧民会赶在集中产羔前进行春季转场,把牲畜转下山进行繁育。因此,每年的三月也是新疆伊犁河谷396.5万头只牲畜的转场高峰期。

  记者来到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的春牧场,这个春季将有231户牧民,约有6万多头只牲畜转场到这里。记者从山上的冬牧场来到山下的春牧场,感觉气温越来越高,积雪越来越少,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春牧场有个特点,就是距离牧民的定居点都很近。旁边就是农田、村庄,对牧民来说,到了春牧场,也就相当于回到了家,来回都很方便。

  与冬牧场相比,春牧场的房子是既容易拆装移动,也能够抵御春寒,具有哈萨克族生活特点的毡房。牧民在这里要住两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五六月份再转到夏牧场,迎接盛夏的到来。

  记者所在的牧民家,主人叫赛力克,他家一共四口人,夫妻俩留在这里看护羊群,两个孩子跟着老人在定居点上幼儿园。

  牧民转下山来以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接羔育幼,现在赛力克家的三百多只母羊已经陆续产羔了。当地的畜牧兽医会在小羊羔出生后的不同阶段给它接种不同的疫苗,一个月后还会带上“耳标”,让小羊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还能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来追溯它的生长和接种情况。

  今年,当地还首次在新疆畜牧科学院的支持下,尝试给刚出生的羊宝宝,还有一些体弱的羊妈妈和小羊穿“羊衣”。

  “羊衣”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透气性好,还能防雨防雪防风。穿上它以后,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证羊的体表温度比环境温度高3-5℃。这样,可以减少这个季节羊的能量和饲草料消耗,也减少母羊流产、掉膘以及小羊夭折的情况发生。

  据当地畜牧部门统计,在这个转场季,伊犁河谷共有396.5万头只牲畜要陆续从冬牧场转入春牧场或定居点,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整个转场工作将于3月底全部结束,接羔育幼工作将于5月底前完成。

  安居牧民新村 拥抱幸福生活

  春牧场,是牧民迁徙途中一个短暂的“春天的家”,和以往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辗转于不同牧场的生活不同,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如今,牧民们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生活方式也有了更多选择。

  记者来到了新疆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的牧民新村,这里的牧民们告别了传统的马背上的游牧生活,搬进了新家。

  政府为了让牧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在他们放牧的春牧场的山脚下,为他们设置了安居点,从此村里的88户牧民有了稳定的居所,老人孩子们也不需要跟随着牛羊转场。

  记者来到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院子,这是牧民吾热阿勒别克一家四口的家。他刚刚从春牧场回到家中,因为安居点离牧场很近,他基本上每周都能回来一次。除了与弟弟共同放牧,他还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日子过得充实而稳定。在过去的游牧点,牧民们的居住条件相对简陋。

  萨尔布拉克镇巴拉嘎西村村民 热阿勒别克·阿布德克力过去我们在转场的时候,住在石头房子和蒙古包,冬天冷、夏天热。我们所有人在转场的时候,骑着马把所有的行李驮在马背上,再转到第二个牧场。

  如今,牧民们搬进安居房后,家里安装了电采暖设备,冬天也不用再受寒冷的侵袭,家里的生活设施也逐渐齐全。

  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嘎西村村民努尔古丽·居玛西:我们以前在山上的时候,要在河坝里取水,有的时候骑马提水,有的时候自己提过来。现在自来水特别方便,热水器也有,洗澡、洗碗都是热热的水。

  除了牧民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这些年,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不少牧民有了新的职业,吾热阿勒别克的妻子努尔古丽,就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商店,生活也多了一份保障。

  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嘎西村村民努尔古丽·居玛西:以前在山上,我们的收入依靠牛、羊、马那些。现在我们搬到这里以后,我开了个小商店,生意非常好,我们自己花的零花钱,包括我的化妆品的钱,都是在我这个小商店里面挣的钱。

  目前,村子里已有52名村民从事养殖业,12名在刺绣合作社工作,111名外出务工或放牧,大家的收入也更加多元。

  得益于安居点的建设,孩子上学也更加方便。吾热阿勒别克的两个孩子就在镇上的小学读书。

  曾经,对于这里的牧民家庭来说,孩子上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跟随父母的牧群不断迁徙。而现在,有了这所家门口的学校,孩子们只需要步行5分钟就能回到家。

  定居点不仅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也让就医不再困难。卫生院就在家门口,牧民们不用为了看病而长途奔波。

  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嘎西村村民阿斯勒古丽·革命别克:我们小的时候路不太好,看病的时候特别麻烦。现在路也好得很,医生也好,看病也挺方便。

  目前,新疆伊犁州共有251个像这样的集中牧民定居点,涉及143个牧业村,其中78个是脱贫村,共居住牧民10.19万人。从马背到安居房,从游牧到定居,迁徙的终点是幸福。

  从科技中受益 算好羊身上的每一笔账

  转场途中,晃晃悠悠的羊尾巴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新疆地方羊种、原始羊系之一的“哈萨克大尾羊”的一个特征。

  曾经,在终年放牧,冬无羊舍、无补饲的严酷环境里,大尾巴因全部由脂肪组成,是羊身上的特殊“能量储备库”,同时也是羊身上较为值钱的地方。而现在,随着养殖条件的改善,这种大尾巴也开始有了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会影响牧民的收入吗?

  在新疆昭苏县萨福克羊种羊场,来自新疆农业大学的畜牧专家正在给牧民算一笔账:一笔关于羊的大尾巴和小尾巴不同的经济账。尾巴的变化和收入有什么关系呢?

  国家羊体系首席科学家 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文新:现在羊尾油可能每公斤6元到10元,但是肉现在每公斤55元到60元。一旦杂交,羊尾巴可以变小75%到82%。吃的草就变成更多的肉了,羔子可以增加200元到300元的收入。

  专家算的这笔账是通过对比哈萨克大尾羊与多胎羊种——萨福克羊杂交繁育后的优良品种得出的。

  改良后的羊不仅能够让大尾巴变小、多胎性提高、出肉率增加,还保留了原本哈萨克羊适应性强、耐寒、耐粗饲、善于长途行走的优良基因。

  国家羊体系首席科学家 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文新:所以大家在不增加羊的数量、不对草原增加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再增加收入,这是我们今年草原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少了一个大尾巴,每只羊羔却能增收200元至300元,成年羊增收500元到700元,同时还能实现两年三胎、一胎双羔,这让不少牧民尝到了科学繁育带来的甜头。

  牧民努尔阿里家共有320只羊,其中270只都进行了杂交繁育,同样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收入却实打实地增加了很多。靠着这个技术,努尔阿里给家里添了一辆新车。

  好羊出好肉、好羊出好毛。想让牧民在草场有限、载畜量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更多增收,不但要算肉的账,还要算好毛的账。

  眼下,新疆畜牧科技部门又开始琢磨起羊身上“毛长毛短”的经济账。用细毛羊、绒山羊、哈萨克羊和湖羊四种不同品种的羊,做起了全毛、半长毛和短毛实验,检验它们对基础代谢及饲草料消耗的不同,从而为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养殖品种的选择依据,让越来越多的牧民从科技中受益。

  国家羊体系首席科学家 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文新:像我们细毛羊毛的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3000根到8000根纤维,毛的密度非常大;而粗毛羊毛的密度基本上是几百根。我们通过杂交,让哈萨克羊的毛密度变大。因为这片草场上生长的这个草就这么多,充分考虑到羊毛的厚度适中,能更少消耗草原上的植被,用草原上相同的草,生产出更多的肉。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