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岛“免费餐厅”4年供餐12万余份 老爸老妈吃出晚年“幸福味”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邱晓琴]

青岛“免费餐厅”4年供餐12万余份 老爸老妈吃出晚年“幸福味”

来源:青岛新闻网2022-07-14 10:16

24小时热图
  • “五一”假期,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庆祝自己的节日。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 “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

  【青岛新闻网独家】

  在青岛,有这样一家专为老年人开设的公益餐厅,名叫“日善堂”。在这里,凡是年满70周岁且有需求的老人都能免费用餐。

  自从2018年日善堂正式开业以来,一千多个日夜,十余万份营养餐,极大解决了社区内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重残老人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在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助老餐厅里,没有利益营收,也没有工资业绩,有的只是自发前来服务的上万名志愿者,希望陪老人们开开心心吃顿热乎饭,让他们感受尝到晚年的“幸福滋味”。

  “让我陪你好好吃顿饭。”

  中午11:30,店内的音乐准时响起,志愿者们早已换好服饰,手握扇子和手帕开始活跃气氛。老头老太太们围坐在一起,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了节拍,也一起沉浸在这份欢乐之中。

  2018年10月17日,在青岛十几位爱心人士的筹资下,第一家日善堂在市北区开平路社区开始运营。“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让老爸老妈们开开心心吃顿饭。”日善堂餐厅的负责人刘笑蕾告诉记者,最初想开设一家助老餐厅是因为自己的父母。

  由于工作繁忙,当自己从一周回家吃一顿饭,变成一个月一顿时,“随便应付两口”也渐渐成为父母日常的吃饭方式。反正孩子不回来,买菜洗菜炒菜一顿忙活下来也吃不了几口,老两口腿脚不便,也干脆懒得动弹了。“直到有天我临时回家,居然看到我爸在泡方便面,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没陪父母吃顿饭了。”不只是自己,身边的朋友闲聊时也总能谈起老人一个人在家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刘笑蕾这才明白,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并非没钱吃饭,更多是因为孤独、行动不便让吃饭成为难事儿。

  自己多年来心系公益事业,却连自己父母吃饭的事儿都没解决,刘笑蕾当即联合自己所在的青岛市日善慈善基金会理事,共同出资建起了助老食堂,为70岁以上孤寡、独居、残疾、高龄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陪他们好好吃顿饭。

  “在这儿不仅吃得好,更吃得开心!”

  对于刘笑蕾来说,助老餐厅的开设绝不是一时兴起。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健康的餐食,日善堂选择以素食为主打,每天变着花样来:周一吃蒸饺,周二做炒菜,周三吃面条,周四就蒸包子……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样,连食材都是自己种植的应季蔬菜瓜果。“来吃饭的老人就跟自己爸妈一样,得让他们吃得安心。”

  “我在这吃了两年多了,不仅饭菜合口味,还能上这儿跟大家说说话,比自己一个人在家吃好多了!”今年83岁的高大爷是日善堂的常客,每天中午准时拄着拐杖来店里吃饭。三年前,老伴的离世让高大爷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只能一个人坐着默默发呆,孩子们不常回家,经常是吃了上顿忘了下顿。直到听邻居提起日善堂的存在,来了才发现,不少老同事都在这里吃饭。“我走过来只要10分钟,特别方便!每天能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就特别满足了。”高大爷说。

  饭菜、水果、酸奶……除了要吃好喝好,更重要的是让大爷大妈们吃得开心、吃得高兴。餐前的固定表演,志愿者们总会拉着老人们一起做做手势操,动动身子、亮亮嗓子,围坐在一起聊聊街坊邻居里的新鲜事儿。“在这儿不仅吃得好,更吃得开心!你看,这些都是我在日善堂认识的姐妹。”81岁的谢奶奶擦了擦嘴,挽着两侧伙伴的手,准备一起散步回家。

  他们是日善堂最坚实的后盾

  一家小小的日善堂,1600余个日日夜夜,累计提供超12万份免费餐食,过年放假从不关门。这里也渐渐成为大爷大妈们心中的一处归属之地,在日善堂,不只是吃饭,还有更多温暖。

  这里没有老板,也没有员工,大家都称自己为“志愿者”。开业至今,日善堂已经聚集了21724位志愿者,他们是企业家,是公务员,是学生;或是公益体验,抑或是固定义工。但只要一换上制服,他们就是日善堂的一分子。

  “别的不行,做饭还能拿得出手,我就留在这当大厨了。”日善堂的周一主厨寇熙海其实是在附近开机械公司的老板,由于离得近,寇师傅总是时不时来店里帮忙。一个人负责六七十人的饭菜,免不了在后厨忙得汗流浃背,但只要看到老人吃得开心,一切也都值了。

  不只是寇师傅,身为周一店长的曾拥军从开业之初一直干到今天,老人的接待、洗菜备货、拖地擦桌子……每周一店内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来安排,但没人知道,这个正忙着收拾吃剩碗筷的志愿者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得主。“谁都会有老的一天,也许一顿饭不算什么,但这种陪伴是最珍贵的。”看着大爷大妈们从最初的怀疑到如今的坦诚,乐呵呵地与他们打成一片,在这些志愿者的心里,也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转眼走过4年,日善堂也在公益助老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除了淮阳路和正定四路上原有的两家,如今在李沧区、崂山区也将相继开设新店。很多人会疑惑,日善堂巨大的开销何以承担?“不只我一个人,我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他们就是日善堂最坚实的后盾。”刘笑蕾这样回答。(记者 李丽涛 宁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