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走北疆大地 遇见最美黄河】为了那片“绿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行走北疆大地 遇见最美黄河】为了那片“绿洲”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2023-10-24 12:19

  连绵起伏的沙丘被稻草方格覆盖

  打响治理攻坚战

  10月13日,站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都贵塔拉镇刀图嘎查的库布其沙漠腹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表面覆盖着一层稻草方格,蔚为壮观,让一望无际的沙漠焕发生机。

  眼前的这3000亩沙漠是由牧民敖特更花承包治理,经过几个月的种植,3000亩沙漠全部披上方格。“今年先用沙柳和稻草种植1米乘以1米的方格,形成沙障,将黄沙锁定在方格中。等到明年春天,继续在方格中种植沙柳、乔木等植被,这样就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敖特更花是刀图嘎查的一名牧民,同时也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治沙人。

  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度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如今1/3的沙漠被绿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敖特更花便经历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过程。

  都说家乡是温馨的港湾,而对于儿时的敖特更花来说,这里是想尽办法要逃离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天天刮风,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三天两头就要搬家,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敖特更花说,经过20多年的治理,这里的环境才开始逐渐变好。

  谈到敖特更花的治沙经历,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杭锦旗要修建一条穿沙公路,并在公路两侧种树,希望当地牧民能参与到治沙行动中来。听到这个消息后,敖特更花的第一反映是沙漠里能种活树吗?和她的想法一样,其他牧民也同样觉得这简直就是个笑话,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奇迹却发生了。当她和牧民们一起参与了在沙漠中修路种树、并且看到所种树木长大变绿后,他们这才意识到在沙漠里种树是可以实现的。

  从那以后,敖特更花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她相信人是可以战胜沙漠的。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活环境,让沙漠变绿洲,从小饱受风沙之苦的敖特更花加入到治沙队伍,成了一名治沙人。在治沙的过程中,她不断摸索积累了许多治沙经验。2009年,她开始承包沙漠,并组建了自己的治沙民工联队,他们把汗水挥洒在黄沙漫漫的沙漠里。如今,她和治沙民工联队共绿化了3万亩荒沙。

  “通过治沙,我们的环境变好了,种植的沙柳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牧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敖特更花感慨道。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黄河“几字湾”南岸。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面积为0.98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2.2%。可以说库布其沙漠分布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就在杭锦旗,这里也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近年来,杭锦旗委、政府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从节衣缩食、捐款捐物的“穿沙”三年大会战到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孕育出了“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穿沙精神”。库布其生态治理模式为世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2000年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到846.5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3%增加到现在的15.96%,林草综合植被盖度从9.6%增加到4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杭锦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十年久旱的气候特点,沙漠的植被稀少,尤其沙漠腹地寸草不生,沙尘暴频发,时刻侵袭和危害着沙区人民。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常年驻扎在库布其沙漠北缘的三个国营林场治沙站会同沙区人民,对库布其北缘的沙漠进行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反反复复的治沙造林,到上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

  锁边林带的建设,有效阻止了库布其沙漠的北扩,减轻了沿河平原农田受风沙的侵害程度,起到了“阻沙”的效果,牢牢锁住沙丘,大大减少库布其沙土向黄河倾泻,保护了黄河中游的生态安全,为大规模治理库布其沙漠积累了宝贵的经理。

  由于锁边林带建成年限较久,森林质量下降明显,下一步,杭锦旗将围绕沿黄高速公路南北两侧开展库布其沙漠北缘防沙护河锁边林草带建设。一是在沿黄高速公路北侧5公里范围内,对原有锁边林草带进行退化、老化林修建提升和补植补造;在剩余可治理地段进行集中治理,形成一条长188公里连续完整的锁边林草带。二是在沿黄高速公路南侧新建一条宽1公里、长116.5公里的锁边林草带。三是进一步加强沿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最终,打造一条以沿黄高速公路为轴的库布其北缘锁边绿色生态廊道,阻止沙漠北侵黄河。计划在该区域安排各类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56万亩。

  今年7月,杭锦旗打响黄河“几字湾”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其治理攻坚战,开启了由政府政策性主导、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治理模式。计划在2023年~2030年期间,遵循“北缘锁边、南部围堵、西部封禁、中部切割”治理思路,按照“两带、三区、两线”整体规划,分区、划带、设线围绕黄河“几字湾”库布其沙漠及周边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通过造林种草、封禁保护、改良修复、引水灌溉、光伏建设、生态旅游等综合措施,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任务1092.3万亩、生态光伏产业治沙任务200万亩、典型性荒漠自然保护区封禁建设任务59万亩。敖特更花和其他牧民们又纷纷加入到这个治理行动中来,为了让沙漠变绿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库布其沙漠大面积得到治理,沙漠绿了,牧民富了,这一成绩,离不开包括敖特更花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奋斗。

  文 摄影/草原全媒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郑慧英 樊文礼 张圆 蒙古乐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