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比起恋人,斑海豹更像我的家人”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袁晴]

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比起恋人,斑海豹更像我的家人”

来源:新华网2024-09-09 09:03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加载更多

  9月6日,王震在辽宁省海科院标本室观察鱼类标本。

  今年34岁的王震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所属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辽宁省海科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哺乳动物野外调查、保护、救助和基础研究工作。从刚开始工作时对海洋动物的喜爱与新鲜感,到后来慢慢转变为像呵护家人一样的责任感,王震发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既充满挑战,又需要耐心和勇气。

  王震所在的团队有9人,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开展人工授乳、食物投喂策略、疾病诊断和治疗、动物行为和健康评估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斑海豹救助流程和综合技术,不论何时,一旦接到求助电话,团队成员们就会全力以赴。从1992年至今,辽宁省海科院联合相关单位已救助斑海豹400余头,放归300余头,为斑海豹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预减少以及政府部门对于盗捕盗猎等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斑海豹种群数量也在逐年上升。

  就像所有动物科研人员和保护者一样,王震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到斑海豹康复后很好地融入到种群。“大海才是它们的家,是它们真正的归宿,这才是对动物最好的保护。”王震说。

  如今,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还有5只因为眼睛受伤不能放归自然的斑海豹,它们可能永远离不开人类的帮助,王震和同事每天都精心照料,希望在这里它们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王震在斑海豹卡通背景板后留影。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9月6日,王震在辽宁海科院标本室整理斑海豹标本。新华社记者刘大伟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王震(左)和同事给受救助的斑海豹喂食。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王震在向斑海豹投喂食物。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王震(右)和同事在观察斑海豹状况。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的一只患有白内障的斑海豹(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王震和同事在观察斑海豹状态。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9月6日,王震在辽宁省海科院斑海豹救助中心给海豹喂食。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9月6日,王震在辽宁省海科院标本室观察鱼类标本。新华社记者李钢 摄

  9月6日,王震更换防护服准备进入海豹救助饲养区。新华社记者刘大伟 摄

  9月6日,在辽宁省海科院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王震查看动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