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辽宁疾控提醒: 高温高湿 谨防蚊媒传染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辽宁疾控提醒: 高温高湿 谨防蚊媒传染病

来源:沈阳日报2024-08-14 16:31

  高温高湿季节,蚊虫不仅给市民带来恼人的叮咬,还可能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8月8日,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醒,蚊媒传染病主要包括乙脑和登革热,高温高湿天气,建议市民了解蚊媒传染病,并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乙脑:蚊虫作祟的“脑炎危机”

  乙脑,即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三带喙库蚊等蚊虫叮咬猪后,再叮咬人形成传播循环。乙脑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混乱、抽搐,严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预防乙脑的最有效措施是防蚊灭蚊和接种乙脑疫苗。

  登革热:蚊媒传播的“热带风暴”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眼后疼痛、关节和肌肉痛、皮疹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多分布在沿海或沿边地区。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同样在于防蚊灭蚊。

  目前,辽宁省已在部分地区监测到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组织各市持续做好乙脑和登革热媒介蚊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相关新闻

  蚊虫防治的“锦囊妙计”

  环境治理

  清除蚊虫滋生地: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如花盆、水桶、水槽、废旧轮胎等,因为这些地方是蚊虫产卵和幼虫生长的温床。

  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垃圾和杂物的堆积,避免为蚊虫提供藏身之处。

  物理治理

  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蚊帐:在睡眠时提供有效防护。

  电蚊拍:可直接击杀室内蚊虫。

  化学防治

  蚊香:包括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和电热蚊香液等,通过释放驱蚊成分来驱赶蚊虫。

  杀虫剂:如喷雾杀虫剂,可用于杀灭室内外的蚊虫,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食物。

  个人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涂抹驱蚊剂:选择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这些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外出,特别是在蚊虫密集的地方。

  (记者 尚志文)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