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渣山”变“金山”?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渣山”变“金山”?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见闻

来源:新华网2024-07-02 08:48

  新华社南昌7月1日电 题:“渣山”变“金山”?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见闻

  新华社记者熊家林、邹多为

  远处青山苍翠、绿植茂盛,近端的草地上铺着光伏板,数只蜻蜓在空中轻盈飞舞……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像一片处在城郊的小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填埋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多达24年的“渣山”。

  6月29日在江西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拍摄的光伏板。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负责产业园管理运营的江西鼎元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威介绍,坐落于此的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曾是南昌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所,从1997年投入运营使用,已累计填埋1200万立方米垃圾。

  然而,由于传统垃圾处理工艺落后,敞开式填埋作业不仅导致垃圾裸露、滋生蚊蝇,而且臭气逸散,高温或起风时几公里外都能闻到。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周边群众年均投诉1000多件。

  当地居民阴佑聪说,他住在离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两公里外的小区,以前温度越高臭味越大。

  为彻底治好这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心病”,2021年,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终期封场,对垃圾堆体全面覆土覆膜,并累计投入约25亿元打造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

  6月29日,在江西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工作人员在中控室监控设备运转情况。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摄

  6月29日,在江西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工作人员通过操控垃圾吊移动垃圾。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摄

  土层、滤网、PE膜、碎石层……熊威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没有气味逸散,垃圾堆体上一共‘盖’了9层‘防护服’。”“防护服”外还纵横交错地分布着黑色的沼气收集管,收集垃圾堆体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

  熊威说,几年前,这些管道高峰时每天能收集18万立方米沼气,如今减少到每天两三万立方米,这说明垃圾堆体正在逐步降解。

  下一步,产业园计划在其上铺设8万多块光伏板,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4393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7万吨。

  如今,随着环境不断优化,“渣山”不再。以后当地生活垃圾该如何处理?

  带着疑问,记者又来到了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焚烧发电项目。

  隔着调度室的密闭玻璃,只见巨大的垃圾仓内存有成吨的生活垃圾。据悉,垃圾仓根据发酵情况被划分为堆料区、发酵区、投料区三个区域。

  此时,类似抓娃娃机爪子的巨大垃圾吊,正将约8吨重的生活垃圾抓起并投入炉膛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焚烧炉。

  而在垃圾仓的一侧,3个吸风口不停工作,每小时从垃圾仓中抽取20万立方米气体进入焚烧炉。这既保证了仓中臭气不会外溢,又充分利用了垃圾仓中的可燃气体以提升燃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能循环再利用。比如,垃圾脱水产生的渗滤液处理后,能供冷却塔补水使用;焚烧所剩的炉渣可作为建筑材料,制作成导盲砖、止步砖等。

  “我们每年要处理100万吨生活垃圾,约占整个南昌市生活垃圾的60%。”焚烧发电项目有关负责人龚宇亮说,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会转化为电能,除去全厂自身用电,焚烧发电厂每天还会输送120万度电给国家电网,可满足周边地区12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以前让居民烦心的垃圾‘渣山’,正在成为不断产生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金山’。”龚宇亮说。

  6月29日在江西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拍摄的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模型。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