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邱晓琴]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2022-05-30 15:06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 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空管塔台主体结构封顶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夕阳里的建三江粮库

  5月的北大荒,满眼绿色,田间管理正忙……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紧紧围绕“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开展10项农业创新示范推广技术。

  围绕绿色农业发展,推广温汤浸种技术、叠盘暗室育秧技术、旱平免提浆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五项农业重点创新技术。围绕质量农业发展,推广本田标准化改造技术、黑土保护提升模式、育秧基质土改良技术、常年坚持各作物生产模式五项农业重点创新技术。

  这些创新技术有的省水节肥,有的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有的大大提高亩单产……10项农业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体现出北大荒集团如何“藏粮于技”,依托科技力量,压稳“粮食压舱石”。

  种水田直接泡田插秧,省水!

    “这苗长得真不错,比常规的还壮实些。”孙国臣在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承包种植水田500多亩。这几天他正和技术人员进行田间调查,去年秋季,为更加直观地对比旱平免提浆的优势所在,他借助“本田标准化改造”模式,将自家格田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采用常规措施和旱平免提浆进行插秧作业。

  孙国臣介绍说,旱平免提浆技术第一点就是省水,因为省去搅浆整地环节,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正常插秧是4月10日开始放水,用这个技术可以在插秧头3至5天放水就可以,少放了10至15天的水。

  经过今年的对比,运用旱平免提浆的地块机车通过性更好,不陷车、不淤苗,作业效率更好,插秧质量也没有受到影响。目前苗的长势也比常规的好很多。

  据了解,旱平免提浆技术是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整地技术,技术核心就是在水稻秋季收获后,结合秸秆粉碎,进行深翻22至25厘米,浅旋16至18厘米,然后采用卫星平地整地机械开展旱平作业。据测算,该项技术亩节水30至44.9立方米,亩增产7.5%,亩增效110元左右,2021年在建三江分公司推广面积在50万亩地以上。

  据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于兴龙说,今年旱平免提浆的推广面积在10万亩地。目前公司正完善建立一个以旱平免提浆技术为骨架,集成如叠盘暗室、超早育苗、变量施肥、密苗等节本技术,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新技术体系,最终实现一技多效,多元增收。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秋收后利用卫星平地机进行旱平作业

  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省人!

    “要想科技致富就得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北大荒集团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李长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每年公司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李长彦都是第一批尝试的。

  李长彦在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种植了1300亩水田。近几年,他一直在思索,如何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019年,公司示范推广的叠盘育秧技术让他眼前一亮。于是他在2020年开始进行小范围尝试,100亩、500亩、800亩……2022年全田1300亩18栋大棚全部应用叠盘暗室育秧技术。用李长彦的话说,“用硬盘育的苗盘根好、苗也壮,拿起来不散铺儿,而且硬盘比毯式盘使用寿命长,插秧的时候下苗流畅,也不缺苗断空。”当然让李长彦坚定全田应用叠盘育秧技术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个。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李长彦为管理区种植户讲解叠盘育秧优势

  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逐渐老年化,年轻人又极少愿意从事基层生产工作,加之疫情原因,人工贵、工人难找的情况愈加明显,今年仅百天的短工工资就涨到了2.8万元,往年李长彦的1300亩地需要雇佣6名短工,而今年他只雇了一个短工,那他这么做的底气在哪里?

  答案肯定是叠盘暗室育秧技术。李长彦算了一笔账,播种、出苗全是公司出苗基地负责,平时地里有活儿就像清雪扣棚、筛土、摆盘、捞渣子这些都雇零工,费用低。到插秧结束,雇零工花费了14万元,加上雇1个短工2.8万元,一共花了16.8万元。如果像往年一样雇佣6个短工,加上插秧人员的费用近20万元,一对比,今年得比去年少花了3万多元钱。

  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剑洋介绍说,今年公司应用暗室叠盘育秧技术的硬盘数量为711400张,覆盖面积约22000亩地,目前应用“换工模式”和使用零工代替短工的省工模式的示范户有15户,并取得良好效果。此后,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将继续推进暗室叠盘工厂化育秧,并鼓励推行“换工模式”在硬盘育秧下的应用,在人力短缺的现状下开辟一条新道路。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叠盘育秧流水线作业

    常年坚持各作物生产模式,增产!

  端午前后,插秧结束,田间管理忙。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第八管理区,种植户张景会的350亩稻田里稻苗返青快、分蘖早,水稻长势良好,这是老张在农业新技术上常年坚持各作物生产模式的效果。

  张景会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科技示范户”“全国产粮大户”等荣誉称号。在自己承包的300亩水稻田里,他积极探索应用科学种植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应用高效施肥技术和强化农时、农艺标准来确保种地收益,做到精细化管理。

  张景会按照农场提出的标准成本控制下的标准种植模式要求,一方面通过比对农业生产部下发的标准成本表,正确使用记账软件,来控制自己的各项成本,学会过“紧日子”;另一方面从标准种植措施上,他主要采取三项措施来确保自己的种地效益。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张景会驾驶机械收粮食

  用机械替代人工。在育苗环节上,从筛土、置床、播种到管理全部应用农场推广的各类棚内机械,包括平床机、压床机、电动播种机以及苗床植保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做到了人工实现不了的高标准作业质量,核算下来一亩地能省20元;秧田本田管理全部采用多功能轨道运输车来替代人工运苗运种,重点解决了人工挑苗雇工难、费用高的问题,通过轨道车的应用,至少可节省2个挑苗人工,核算下来一亩地能省30元;在收获环节上,合理安排收获方式,积极应用水稻分段收获技术,割晒拾禾的水稻收获水分好、收的早,抓住市场行情,一般都能多卖2至3分钱/斤,而且每亩地还能减少因倒伏、大风掉粒、落镰等收获损失5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每亩增加效益50至60元。

  应用高效施肥技术。张景会已连续4年全田应用侧深施肥机插技术,每亩可以减少肥料用量3公斤、节省肥料成本10元,同时节省施肥作业费5元左右;而且侧深施肥的水稻长势均匀一致,抗倒伏能力还好,提高产量5%以上,这项技术的应用每亩地能增加70至80元的效益。

北大荒集团:10项农业创新技术压稳“粮食压舱石”

  水田正在进行插秧作业

  强化农时作业标准。由于受积温的限制,农时管理上张景会始终坚持“能早尽早”,比如秋整地、秋做床以及春季早泡田、早整地等,通过合理安排农时,避开用工高峰,节省费用的同时充分准备下一作业环节。

  另外,各项作业质量严格以数字化标准来控制,通过强化农时与作业标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每亩地节省生产费用40元。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北大荒集团依托开展农业创新示范推广技术,引导种植户在种、管、收等环节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实现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扎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优势,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北大荒粮”。(文/记者 姜斌 刘畅 摄/李庆海 吴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