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城市褶皱里的善治之道——北京“里子行动”调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城市褶皱里的善治之道——北京“里子行动”调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3-18 09:52

  来源:3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董素玉 王君璐 郭宇靖 田晨旭

  又到春日,当市民游客在北京胡同里走街串巷,或许会留意到不少新变化:曾经割裂天际线的架空线缆已经入地,道路两侧“长”出不少立体花园,随意停放的车辆有了合适去处,原本风貌黯然的胡同恢复了生机活力……

  绿树掩映的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胡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欣摄

  如果说宽阔整洁的景观大道、风景宜人的公园景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走进城市肌理的深处,犹如毛细血管的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里子”不显眼,却检验治理的成色,决定民生的温度。

  如何在提升“面子”的同时,也让“里子”更加扎实?记者在北京调研发现,近年来城市管理愈加精细,背街小巷综合治理连续多年成为全市狠抓落实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北京在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同时,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着力解决百姓烦心小事……北京绣花功夫织补“里子”的思路和行动,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了启示。

  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东西岔胡同整改前后对比照片。(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供图)

  绣花功夫,织补城市“里子”

  惊蛰时节,几枝迎春倒映在什刹海,三两野鸭从银锭桥下游过,游人沉醉在春风暖阳之中。

  位于什刹海景区西侧的新街口东街是一条不到600米的背街小巷。雷锋小学、积水潭医院、各类小商店、居民楼、大杂院排布在街道两侧。学生、患者、游客、居民每日往来其间,不长的小街终日车水马龙。

  以胡同为代表的小街道通常被称为“背街小巷”。这里是老住户们代代生活的故土,也是古都文化风俗的重要载体。可由于历史纠纷、产权不清、基层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等因素,以新街口东街为代表的街巷渐渐褪去了原有的色彩,居民生活质量也不断被“压缩”。

  “奇形怪状的商铺招牌林立,私搭乱建多、交通秩序差……街道管理经常陷入‘剪不清、理还乱’的困局,百姓住着糟心,游客看着闹心!”回忆起从前,什刹海街道城管办科长张向宇忍不住摇头。曾有人大代表调研后激动地说,什刹海地区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但在这里却难觅踪影,太可惜了!

  如何既恢复街道的历史风貌,又能让居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在新街口东街的一处处精细化治理点位上,藏着不少“斗争”与“创意”的故事。

  在新街口东街中部的一处人行道上,一年多前还堆放着8户人家的杂物,影响路面美观,更存在火灾隐患。街道与社区曾多次上门劝解,居民却坚持认为,大杂院人多地小,杂物堆在路边是迫不得已。“但凡有招,谁也不愿意把自家物件‘扔’在街面上!”居民关学礼快言快语。

  2024年10月12日,一名游人在钟楼湾胡同内参观拍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欣 摄

  居民要生活便利,街道要干净整洁,如何两全其美?街道请来了责任规划师,建立协商议事微信群。居民根据自家情况提诉求,街道与社区负责把关与协调,规划师将胡同风格、安全需求与居民需要融进设计思路……在共同创意与反复磋商后,一份体现“最大公约数”的方案最终形成:

  每户入口处设置储物柜方便收纳、修复临街墙面及台阶、新增花架美化环境、安装充电装置……经过1个多月的协商与施工,“杂物堆”化身“微花园”,街面多出一处秀丽景色。    

  “改造完,住着舒坦、看着美观,电动自行车在家门口就能充电,比原来方便多了。”关学礼说。

  聚焦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综合施策、主动治理;借助责任规划师、街巷设计师解决难点问题;统筹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社会力量多元共治;根据当地特色与居民需求“一户一策”治理……2017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开展三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治理理念愈发精细、温暖,治理措施日益专业、多元。8年多时间里,全市5000余条风格各异的背街小巷完成蜕变,不少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新街口东街改头换面,但临街商铺缺乏规范、店外经营影响交通,医院周边车辆秩序混乱,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不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西城区将新街口东街列为2025年背街小巷治理提升重点,由街道、社区、历史文化专家、责任规划师和居民共同探索规划方案,寻找传承历史文化和打造群众诗意栖居的平衡点。

  “核心区人口密集、街巷承载功能繁杂,群众诉求量仍然较为集中。”长期在治理一线工作的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街巷管理科科长王明君感触很深,“虽然工作繁琐复杂,但每每看到更多的背街小巷居民步入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我们始终干劲满满。”

  “里子”干净,城市更有“面子”

  三里屯被誉为“全中国最潮的屯”,这里首店云集、潮牌扎堆,衣着靓丽的年轻男女成群结队,太古里日均吸引近10万人前来购物消费。漫步其间,北区的大牌旗舰店、南区的潮流时尚新品让人目不暇接。

  连接太古里南北两区的三里屯西街,曾经到处私搭乱建,酒吧、餐厅、档口、夜店肆意生长,小摊贩把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环境脏乱、垃圾遍地、油烟交织,被人们唤作“脏街”。

  “有一回夜里,孩子生病去医院,我推着自行车七扭八拐,特费劲。”67岁的田利民打小就住在这条街上,西街变“脏街”,让他格外烦恼,“夜里常有人醉酒闹事,吵得睡不着。最严重时,居民一晚上打了5次110。”

  “不能让居民再受煎熬了!”2017年,三里屯街道以群众诉求为“哨”开展疏解整治。18个部门齐上阵,前后经过6轮反复沟通协商,最终拆除800多平方米违建并封堵全部“开墙打洞”。同时在周边清理架空线缆和违规广告牌,恢复建筑物原貌。

  不只“破旧”,更要“立新”。2018年世界读书日,三联韬奋书店在西街亮相。“有人说,书店闹中取静,降低了整个三里屯的‘暴躁度’。”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郝大超介绍,书店还和街道一起共建图书馆、发起三联领读计划,带领居民和商户一起享受阅读之美。

  脏街“浴火重生”,成为连接太古里南北区的客流主动线。原来“脏街”时消费者绕着走,现在越来越多知名品牌将旗舰店设置在西街入口。

  作为三里屯的“业主”,三里屯太古里总经理马泽丹感触颇深,街区体验提升,也促进了太古里商业发展。“文艺气息浓厚的‘最美街巷’名副其实,未来西街将随着太古里持续升级,不断生长出更多新业态。”马泽丹说。

  走进西街一侧的小巷,CUPCAKE COMA蛋糕店门前,老板纪翰奇正在为顾客打包。“西街品质提升后,和整个街区浑然一体,客人更多了,我的生意也更好了!”纪翰奇说。

  穿过小巷,咖啡、甜品、骑行店铺……三里屯路上搭建出一个个慢闪“盒子空间”,它们像是在向行人发出邀请:别光忙着“赶路”,停下来散散步、发发呆、买杯咖啡……“焕新”后的街区正在向城市客厅进化。

  “未来,三里屯还将持续精细化治理,同时引入更多业态,提高区域文化品质,实现‘西有科技中关村、东有文化三里屯’的愿景。”三里屯街道工委书记孙曙光说。

  科技赋能,“智”理背后是治理之新

  2025年是背街小巷治理第三轮行动的收官之年,经过三轮整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容环境整治处处长陈龙却一点也不能松口气。

  “有些街巷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陈龙的台账上,背街小巷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按照达标街巷标准,如果一条街巷的检查得分在90分以下,就会被降为不达标街巷,并在媒体公示,其整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2024年第四季度,共有40条街巷降档为不达标街巷。

  不仅如此,背街小巷实行每月全覆盖式检查,第三方公司专人按照评分表对照打分,全市5000多条背街小巷全部都要走过一遍。

  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为了提高效率,一些地区开始探索科技“智”理的新手段。

  在北京经开区宏达路上,透过清晨的雾气,一辆蓝白相间的自动驾驶AI巡检车徐徐驶来。这个“巡检能手”搭载360度全景摄像头、雷达、空气监测、温度监测等多个传感器,可以24小时执行巡检任务。

  摄像头扫过坑洼不平的地面,车载AI系统同步分析,并通过5G或专网上传至后台。在数公里外的调度中心,AI巡检车数据轨迹、井盖是否缺失、道路是否有遗撒、路边垃圾是否满溢等信息都同步呈现在“经开区城市管理平台”上。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微信小程序派出维修养护工单。

  “比起以前拿着小本子徒步检查,现在效率高多了。”从事街巷管护工作多年的刘师傅捧着Pad感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路标路牌、智慧灯杆、智慧综合箱、垃圾桶等‘城市家具’样式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给日常管理和及时维护带来挑战。”北京经开区城市运行局局长姚静表示,受限于人员精力、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实现全区域、全时段覆盖,一些复杂、隐蔽问题更是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伴随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北京经开区启动了全国首个基于自动驾驶和AI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创新示范项目,开发引入AI巡检,大幅提高效率和准确性,赋能城市管理升级。

  自动驾驶AI巡检车等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后,北京经开区对城市的监管延伸至7×24小时全天候,巡检效率显著提升,运维成本大幅降低,城市治理问题智能派单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城市家具、城市治理等问题,AI巡检场景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姚静说。

  目前,北京经开区已有10余辆这样的智能“巡检能手”,可实现区域全覆盖。区内还专门设立若干车辆驻点,支持车辆换电和维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科技“绣花针”赋能基层治理,正在加快实现。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岩介绍,未来北京还将探索更多手段和方式,持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精品街巷,让居民享受到更多“身边的幸福”。

  背街小巷只是城市“里子”的一环,却映射出北京这座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通过8年三轮背街小巷治理行动,以绣花功夫破解了5000余条街巷的“疑难杂症”,北京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探索出一条“民生需求导向、多元主体共治、科技赋能创新”的治理路径。

  当“面子”与“里子”同频共振,北京用实践证明:大城善治的关键,就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将精细治理的理念渗透到城市的每一处褶皱,让幸福感在每个街角悄然生长。(记者董素玉 王君璐 郭宇靖 田晨旭)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